跆拳道是朝鮮族的國技,跆為運用腳來進行攻擊、防守及馬步等技術,拳為運用手來進行的攻擊及防守等技術,道為練武者對武術的心靈修養及修正。跆拳道既是一项能夠强身健體,又能夠於防身自衛的传统搏击武术,更是一项新兴的集健身、竞技及娱乐为一体的现代体育,集力学、兵学、哲学、医学及伦理学为一体,以技擊格鬥为基础,以修心养性为核心,以磨练人的意志、振奋人的内在精神气质、培训练习者良好的礼仪及道德为目標。
跆拳道歷史受到朝鮮悠久歷史文化所影響,所以具有濃厚的朝鮮文化色彩。在古代,朝鮮人民為了保護自己的家園發展了一套強身健體、臨危的時候用來自我防御的武術。這種經過時間慢慢磨練出來的武術成為了一種有目的、有意識的活動,成為了韓國古代武術的雛型。體育史學家研究歷史文物(例如是古籍及古代壁畫)時發現跆拳道源於朝鮮半島三国时代的跆跟。其根源甚至可以追尋到古代的徒手搏擊。另有說法認為跆拳道并無歷史,其內涵風格以及名字均自20世紀50年代起始。現在大部分跆拳道館都以運動競技比賽為目標,因此保留有完整武術拳理教學的跆拳道館少之又少。
「跆拳道」一詞,是1955年4月11日由崔泓熙將軍提出,並以不記名投票方式,正式選出以「跆拳道 」為此武術的名字。其中「跆」指踢擊(腳法)、「拳」指拳擊,「道」則是代表道行、自己對禮儀的修練。崔泓熙在留學日本時,學習了日本松濤館流空手道,並將它帶回韓國,並以此為基礎,加入重視踢擊招式的韓國古典武術跆跟。因此在跆拳道的型中,可以看到許多松濤館流的手部招式。正因為加入跆跟(重視踢擊的武術)因此跆拳道中有 "練手三分,練腿七分" 之說。
1966年3月22日,國際跆拳道聯盟在南韓成立,由崔泓熙將軍擔任總裁。1972年,大韓跆拳道協會的中央道場韓國國技院開始動工。1973年5月,另一跆拳道組織世界跆拳道聯盟在南韓漢城成立,金雲龍當選為主席。1975年,世界跆拳道聯盟成為了國際體育聯合會的成員,令跆拳道運動得多更多人的認識。五年後,國際奧委會正式承認了世界跆拳道聯盟。2000年,悉尼奧運會將跆拳道列入正式競賽項目;在成為奧運會項目前,跆拳道曾成為世界運動會的比賽項目。
由於近年的跆拳道發展,主要著眼於奧運項目的訓練,是故外人均有一個極度嚴重的誤解:「跆拳道的技術有九成是依靠腿技,只有一成手部動作,並且是沒有威力的,現在跆拳道並不具備實用搏擊用途。」這種給外人的印象絕非無跡可尋,皆因跆拳道在世界跆拳道聯盟(WTF)的推廣下,成為了一項競技運動項目,比賽的技術及得分計算,均以比賽選手的安全性及觀賞性為先,令跆拳道的技術逐趨運動化,而非生活化。 亦有跆拳道教練認為(上文),新式的跆拳道技術比傳統技術(ITF)更為實用,但這觀點似乎並未為外行人所接受,亦不難發現,在網路上部份的資料均認為,國際跆拳道聯盟(ITF)下推廣的跆拳道技術,感覺上遠比新式跆拳道實際。
國際跆拳道聯盟 跆拳道力量理論,包括六項 質量,加速力,反動力,集中力,平衡,呼吸.
在競賽技術上的比較下,WTF的跆拳道著重得分技術,包括能迅速得分的腳面旋踢,易於擊倒對手的後勾踢等等,速度之快能人贊歎,不過與其他武術同台較量下,則幾乎顯得無甚用處,而且又因WTF「嚴格控制手技」,手部攻擊難以得分(據統計,2008年奧運會的跆拳道項目,手部攻擊完全沒有得分),促成WTF的選手幾乎都沒有防範手部攻擊的傾向。 而ITF的競賽原則,較為著重於選手的技術交流,所以限制了選手的力量,不能單靠手技力量擊倒對手(足技除外,以凸顯跆拳道足技技術),但在東歐的ITF系統下,開辦了可以全力攻擊的Pro-ITF比賽,令兩種偏向的選手均可選擇適合自己的比賽範圍下競技。至於技術上,因要求選手攻擊要明確擊中目標並附有合適力量而產生一定效果,同時又因跳躍攻擊會有較高的得分,因此比賽技術會偏向輕盈跳躍攻擊及著重一擊到位有效。 而在始創人崔泓熙所著的跆拳道百科全書中的圖片所示,跆拳道最具特式的技術有兩大種:一)跳躍,崔本人身高只有約五尺,面對身型高大的對手難以攻擊,在書中有大量跳躍動作,不論手部或腿部均有攻擊及防守的技術;二)多向連擊,百科全書中演示了多種連續攻擊,包括空中三連擊等等;亦有同時應對兩個方向的對手的防禦動作,令跆拳道的技術別具特式。
- 國際跆拳道聯盟的區別方法
一段至三段的道服衣邊有黑色帶條,四段以上道服褲腿兩邊有黑色帶條(另外根據地區不同,道袍的式樣也不同,例如亞洲地區會出現黑色帶條在衣領的ITF道袍),當考獲國際教練資格後,道服的衣袖再有黑色帶條。根據道服上的肩章和腰帶上的羅馬數字1到9可區別段位和級別。一段到二段期间需间隔16個月才能考,二段到三段需间隔两年,以此类推。而13歲以下的黑帶稱為「Pee-Wee」,十三歲後會自動入段與WTF不同.ITF有純黑帶(無段位).純黑帶(無段位)的等級在紅帶1級與黑帶1段之間。
- 世界跆拳道联盟的區別方法
自一段起,道袍上衣領地方由白色轉為黑色,五段後可穿著衣袖有黑色帶條之道袍。腰帶上繡有顏色橫條以代表段位,亦有人直接繡以段位作為代表,如直接在帶上繡上「五段」而不是五條橫條。15歲前考到的黑帶為「品」,只能系上黑下紅的腰帶,十五歲後會自動入段。
跆拳道練習雖然是以雙方格鬥的形式進行,但是不管它怎樣激烈,由於雙方都是以提高技藝和磨煉意志品質為目的,所以在雙方各自內心深處都必須持有向對方表示敬意和學習的心理。因此在練習或比賽前後都一定要向對方敬禮,即跆拳道運動始終倡導的「以禮始,以禮終」的尚武精神。由於跆拳道是練習者精神和身體的綜合修煉,使練習者在艱苦的磨煉中培養出理想的人格和體魄,並能夠真正掌握防身自衛的本領,因而對練習者精神鍛煉一環中就必須包括禮儀的教育和薰陶。禮儀是跆拳道運動必不可少而且十分重要的組成部分。
- 練習開始前及結束後的禮節
- 練習者進入場地時,首先向道場敬禮,再向教練敬禮。
- 練習前雙方應相互敬禮,練習後再次互相敬禮。
- 比賽開始前的禮節
- 運動員依照主裁判「立正」、「敬禮」口令,立正向陪審席行標準禮,標準禮為鞠躬的自然姿勢,腰部前傾15°,頭部下傾,兩手握拳貼於雙腿兩側。
- 運動員依主裁判「向左向右轉」的口令,內轉相對,立正站好,再依“敬禮”的口令,相互敬禮。
- 比賽結束後的禮節
- 比賽結束時,運動員在各自的位置相對站立。
- 運動員依主裁判「立正」、「敬禮」的口令,相互敬禮。
- 運動員依主裁判「向左向右轉」及「敬禮」的口令轉向監督官,向監督官行標準禮。
#跆拳道
No comments:
Post a Comment